通讯|中企助力尼日利亚水电枢纽重获新生
通讯|中企助力尼日利亚水电枢纽重获新生
通讯|中企助力尼日利亚水电枢纽重获新生新华社(xīnhuáshè)阿布贾6月10日电 通讯|中企助力尼日利亚水电(shuǐdiàn)枢纽重获新生
新华社(xīnhuáshè)记者杨喆 朱悦
在尼日利亚中北部尼日尔州新布萨以东约17公里,非洲(fēizhōu)第三长河尼日尔河流经卡因吉大坝,发出轰隆隆巨响,向下游(xiàyóu)倾泻而去。
这是2025年6月(yuè)1日在尼日利亚尼日尔州拍摄的卡因(kǎyīn)吉水电站内的水电机组。新华社发(中国电建华东院公司供图)
坐落于尼日尔河上(shàng)的卡因(yīn)吉水电站(shuǐdiànzhàn),建成(jiànchéng)于1968年,却因年久失修,一度“零发电”。自2011年起,由中国企业作为项目实施方,采用中国标准、中国设备、中国方案的卡因吉水电站修复项目逐步推进。如今,这座水电枢纽正迎来它的“第二春”。
卡因吉水电站(shuǐdiànzhàn)是尼日利亚总装机容量(zhuāngjīróngliàng)最大的水电站,最初设计安装12台水轮发电机组,但实际仅安装8台。由于运营与管理等问题,水电站的发电能力(fādiànnénglì)很不足。
作为非洲主要经济体之一和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尼日利亚对电力的需求不言而喻。2011年,中国(zhōngguó)电建(diànjiàn)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yǒuxiàngōngsī)(以下简称中国电建华东院公司)通过竞标获得卡因吉水电站(shuǐdiànzhàn)其中3台机组的修复(xiūfù)项目合同(hétóng),并于2016年完工。2021年底,中国电建华东院公司在与众多欧美知名水电承包商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签订新的合同,进行水电站9号(hào)机组的修复和3号、4号机组的续建项目。
修复的9号机组已于今年4月中旬完工,仅此一项便可使(shǐ)尼日利亚的可用发电容量提升约2%。而(ér)在水电站(shuǐdiànzhàn)两处空余基坑续建安装的3号、4号机组,有望于2027年并网发电。
“项目完成后,除了能(néng)再次从老旧的卡因吉水电站中释放300兆瓦的发电量至当地电网中,还能将水电站的总(zǒng)装机容量从760兆瓦扩增至980兆瓦。”中国(zhōngguó)电建华东(huádōng)院公司非洲区域副总经理胡定国说。
水电站一台机组的铭牌下方,“哈尔滨(hāěrbīn)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的字样(zìyàng)十分醒目。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卡因吉水电站项目设计及设备供货经理杨满林(yángmǎnlín)介绍,水电站中(zhōng)的3号、4号机组全部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在(zài)机组运行稳定性和效率等方面都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在遥远的非洲修复(xiūfù)一座老水电站,对(duì)中国工程师们来说,是不小的挑战。由于水电站历史久远,包括水轮(shuǐlún)发电机组改造所需的关键原始资料严重缺失。
“我们没有那个年代的技术(jìshù)文件,要(yào)使机组修复达到一定的效率和稳定性,还要与输变电等外界(wàijiè)条件匹配,是很困难的。”杨满林回忆说。
对此,中国工程设计团队(tuánduì)采用现场实测反向建模技术,成功实现机组再造,解决了新老设备接口、协调等方面(fāngmiàn)的问题。
深入水下实施修复(xiūfù)则是中国工程团队需要面对的另一项挑战(tiǎozhàn)。中国电建华东院公司卡因吉溢洪道水下修复项目负责人赵沈军介绍,项目团队组建(zǔjiàn)了“国内专家+一线骨干”联合技术组,攻克了大体积修复难度高(gāo)、水下施工效率低等一系列难题。
中国(zhōngguó)工程团队不仅用高超技术和高度责任心实施了(le)水电站修复项目,也“授人以渔”,帮助培养本地人才。
“中国专家工作严谨高效,在不到两年的时间(shíjiān)里,我在电力系统和水轮机组性能(xìngnéng)优化等许多方面都学到了很多。”正在水电站与同事进行(jìnxíng)例行检修工作的机械工程师斯坦利·奥杰舒库说。
卡因吉水电站项目业主方、尼日利亚主流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拉穆·奥杜(àodù)告诉记者,中国团队在水电站的修复中发挥了关键作用(guānjiànzuòyòng),“他们(tāmen)的工作及时、准确、可靠,堪称国际合作中的典范”。
这是2024年6月4日在尼日利亚尼日尔州拍摄(pāishè)的卡因吉水电站。新华社发(中国电建华东院公司供图(gōngtú))
2024年3月25日,潜水员在(zài)尼日利亚尼日尔州卡因吉水电站内(nèi)进行水下修复作业前的准备。新华社发(中国电建华东院公司供图)
新华社(xīnhuáshè)阿布贾6月10日电 通讯|中企助力尼日利亚水电(shuǐdiàn)枢纽重获新生
新华社(xīnhuáshè)记者杨喆 朱悦
在尼日利亚中北部尼日尔州新布萨以东约17公里,非洲(fēizhōu)第三长河尼日尔河流经卡因吉大坝,发出轰隆隆巨响,向下游(xiàyóu)倾泻而去。
这是2025年6月(yuè)1日在尼日利亚尼日尔州拍摄的卡因(kǎyīn)吉水电站内的水电机组。新华社发(中国电建华东院公司供图)
坐落于尼日尔河上(shàng)的卡因(yīn)吉水电站(shuǐdiànzhàn),建成(jiànchéng)于1968年,却因年久失修,一度“零发电”。自2011年起,由中国企业作为项目实施方,采用中国标准、中国设备、中国方案的卡因吉水电站修复项目逐步推进。如今,这座水电枢纽正迎来它的“第二春”。
卡因吉水电站(shuǐdiànzhàn)是尼日利亚总装机容量(zhuāngjīróngliàng)最大的水电站,最初设计安装12台水轮发电机组,但实际仅安装8台。由于运营与管理等问题,水电站的发电能力(fādiànnénglì)很不足。
作为非洲主要经济体之一和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尼日利亚对电力的需求不言而喻。2011年,中国(zhōngguó)电建(diànjiàn)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yǒuxiàngōngsī)(以下简称中国电建华东院公司)通过竞标获得卡因吉水电站(shuǐdiànzhàn)其中3台机组的修复(xiūfù)项目合同(hétóng),并于2016年完工。2021年底,中国电建华东院公司在与众多欧美知名水电承包商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签订新的合同,进行水电站9号(hào)机组的修复和3号、4号机组的续建项目。
修复的9号机组已于今年4月中旬完工,仅此一项便可使(shǐ)尼日利亚的可用发电容量提升约2%。而(ér)在水电站(shuǐdiànzhàn)两处空余基坑续建安装的3号、4号机组,有望于2027年并网发电。
“项目完成后,除了能(néng)再次从老旧的卡因吉水电站中释放300兆瓦的发电量至当地电网中,还能将水电站的总(zǒng)装机容量从760兆瓦扩增至980兆瓦。”中国(zhōngguó)电建华东(huádōng)院公司非洲区域副总经理胡定国说。
水电站一台机组的铭牌下方,“哈尔滨(hāěrbīn)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的字样(zìyàng)十分醒目。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卡因吉水电站项目设计及设备供货经理杨满林(yángmǎnlín)介绍,水电站中(zhōng)的3号、4号机组全部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在(zài)机组运行稳定性和效率等方面都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在遥远的非洲修复(xiūfù)一座老水电站,对(duì)中国工程师们来说,是不小的挑战。由于水电站历史久远,包括水轮(shuǐlún)发电机组改造所需的关键原始资料严重缺失。
“我们没有那个年代的技术(jìshù)文件,要(yào)使机组修复达到一定的效率和稳定性,还要与输变电等外界(wàijiè)条件匹配,是很困难的。”杨满林回忆说。
对此,中国工程设计团队(tuánduì)采用现场实测反向建模技术,成功实现机组再造,解决了新老设备接口、协调等方面(fāngmiàn)的问题。
深入水下实施修复(xiūfù)则是中国工程团队需要面对的另一项挑战(tiǎozhàn)。中国电建华东院公司卡因吉溢洪道水下修复项目负责人赵沈军介绍,项目团队组建(zǔjiàn)了“国内专家+一线骨干”联合技术组,攻克了大体积修复难度高(gāo)、水下施工效率低等一系列难题。
中国(zhōngguó)工程团队不仅用高超技术和高度责任心实施了(le)水电站修复项目,也“授人以渔”,帮助培养本地人才。
“中国专家工作严谨高效,在不到两年的时间(shíjiān)里,我在电力系统和水轮机组性能(xìngnéng)优化等许多方面都学到了很多。”正在水电站与同事进行(jìnxíng)例行检修工作的机械工程师斯坦利·奥杰舒库说。
卡因吉水电站项目业主方、尼日利亚主流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拉穆·奥杜(àodù)告诉记者,中国团队在水电站的修复中发挥了关键作用(guānjiànzuòyòng),“他们(tāmen)的工作及时、准确、可靠,堪称国际合作中的典范”。
这是2024年6月4日在尼日利亚尼日尔州拍摄(pāishè)的卡因吉水电站。新华社发(中国电建华东院公司供图(gōngtú))
2024年3月25日,潜水员在(zài)尼日利亚尼日尔州卡因吉水电站内(nèi)进行水下修复作业前的准备。新华社发(中国电建华东院公司供图)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