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食在普洱

体育正文 77 0

食在普洱

食在普洱

题记:旅居云南(yúnnán),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当然少不了美食。 食在普洱,是我舌尖上的乡愁,也是外地(wàidì)朋友品尝后的赞美。 食在(shízài)普洱,何以见得? 实在食材,山野生鲜原生态;味(wèi)在中和,咸淡酸辣刚刚好。 推己及人,乐在(lèzài)分享。 摊位上售卖的各类百草根(cǎogēn) 这个端午节,提前几天就约了(le)朋友回思茅(sīmáo)吃百草根汤,这是家乡应季的食谱,名曰“五(wǔ)月五,换肠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思茅的端午节,压阵的就是这碗百草根汤。 去年端午节,请(qǐng)几位外地朋友试着尝尝百草根(cǎogēn)汤,没想到令他们赞不绝口且念念不忘。今年端午节,提前出行就为这一口百草根汤。 还去高家寨(zhài)那家融涵小院(xiǎoyuàn),去年就在那里,吃完一盆(yīpén)再要一盆,店家说都卖完了。我说外地朋友第一次来吃,能不能想办法再弄一点?店主人回厨房端了一点上来,说把留着自己吃的也都给你们吧。 今年还在昆明我就预订了这家,并一再嘱咐店主人一次就上(shàng)两份百草根汤,还要(háiyào)备着一份。 当晚一上餐桌,朋友(péngyǒu)们果然直奔两盆热气腾腾的土鸡(tǔjī)炖草根汤,一呼美味,再呼过瘾,风卷残云,一扫而光。 普洱杂志社的罗社长是(shì)一位美食家兼土菜(jiāntǔcài)厨艺手,听说我这班朋友如此热爱百草根汤,便亲自动手精挑细选熬(áo)了一锅,邀请我和朋友们到家里(jiālǐ)品尝。配料不再是鸡肉,而是精选的猪脚和排骨,汤汁清爽鲜香,果然又是另一番风味。 食而溯源,朋友们都想看看这到底是(shì)些什么样的草根,我就带着他们前往五一农贸市场(shìchǎng)。只见市场外车挤(jǐ)如蚁,连着整个边城西路下段都摆了临时摊位,卖的几乎都是草药根:小红蒜、小红参、鸡刺根、牛蒡子、茴香根、回心草、黄精(huángjīng)、生滕、当归……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好一派百草根盛况(shèngkuàng)! 朋友们欢呼雀跃(huānhūquèyuè),惊叹(jīngtàn)之余忙着手机拍照,随后更是纷纷下手,不讲价钱,不问品类,大包小包拎着装车,要带回家自己尝试(chángshì)一把,还说要给亲朋好友分享分享。 我提醒大家不要冲动,一方水土一方风物,普洱的(de)风土孕育了百草根,成就了一锅汤,但也讲究配伍,更顺应天时。喜欢还是要到思茅(sīmáo)来,或者去那些(nàxiē)道地思茅菜馆,顺着季节品尝。 当然啦(la),最好还是记着去高家寨融涵小院,那里煮的最入味。 再好的美味也经不住(jīngbúzhù)顿顿吃。隔天中午,我让家人带着朋友去另一个农家乐,让他们自己点几个菜尝尝(chángcháng)。 开饭时我过去,只见(zhījiàn)上来的是这家主打:麻疙瘩煮鸡汤配米干。再加几个小菜:素(sù)炒甜笋丝、油渣炒京白菜、清烩丝瓜、水腌菜泡辣椒。 一碗鸡汤入口,朋友(péngyǒu)惊呼真牛!接着再来一碗,朋友说这(zhè)是最好吃的鸡肉!吃到甜笋丝瓜京白菜,朋友问这是咋炒出的美味? 走出餐馆,朋友专门记下了店名:意江园(yìjiāngyuán)。 回到住地,朋友又(yòu)问麻疙瘩是啥药?我让度娘解说:消炎除湿。再说我们小时候头疼脑热发痧,找村医看病给药,几乎都(dōu)有这味麻疙瘩。 朋友(péngyǒu)回到昆明,逢人就说,思茅意江园的麻疙瘩煮鸡别有一番风味,下次还要(háiyào)再去吃。我心里(xīnlǐ)默默地想,意江园,这碗麻疙瘩煮鸡,这份美味,但愿保持好,不负如来不负卿。 墨江碧溪(bìxī)古镇的那碗水豆腐,那份蘸料,想起来就口舌生津(shēngjīn),回味无穷。 多年前曾经吃过,随后再(zài)去没找到。直到去年五一假期,趁着双胞胎(shuāngbāotāi)节(jié),墨江兄弟带着我看一个乡村旅游新地方曼海,回头又去了一趟碧溪古镇。 假日古镇人头攒动,挤过两条街再挤进一处排满人的小巷,慢慢跟进一段(yīduàn),从脚边连着旁边的房间内外,都是正在吃(chī)或刚(gāng)吃好没收拾的摊位。墨江兄弟领着我们好不容易挤进里面一个预订的房间,还有正在吃的两堆人,旁边刚刚清出一个小桌子(xiǎozhuōzi),我们每人(měirén)一个小凳子围着坐下。 接着就有人端着个簸箕进来放到小桌子上,盛满豆花的(de)土碗每人一个,单独一碗蘸料。端起豆花,一股豆香(dòuxiāng)扑面而(ér)来,用小勺(xiǎosháo)舀上蘸料,拌一拌,入口,正是那微咸带甜、麻辣香嫩的味道,连吸带吃,爽滑而下。 一碗下去,抿(mǐn)抿嘴,舌面双腮一阵酥麻,止不住想再来一碗。 接着(jiēzhe)上来的却是一碗豆浆,入口浓香鲜厚。 墨江(mòjiāng)兄弟提醒,这美味一次不能吃太多,有的人肠胃需要适应。 那好(nàhǎo)吧,就听劝,好东西慢慢品尝,免得过犹不及。 今年再来(lái),提前就请墨江兄弟预订了这碗豆花。兄弟厚意,还在旁边的(de)“碧朔人家”安排了午餐。豆花之外,一大桌当地特色风味:生炖土鸡,韭菜炒鳝鱼,素炒甜笋丝,滴水芋杆炒鸡杂(jīzá)……不用垂涎紧入口,再加(jiā)两碗米饭,嘴还想吃,奈何肚子已撑! 临走,都(dōu)添加店家微信,好吃的味道,回头再来。 至于那碗豆花——碧溪老张家水豆腐,更是不会(búhuì)迷失的味道啦。 昆明开了不少普洱菜馆,有熟悉(shúxī)的人说起来,都说普洱菜好吃。 这些年,餐饮业(cānyǐnyè)生意不太好做(zuò),这些普洱菜馆还能活下来,肯定有其独到之处。 自己离开普洱多年,家乡的味道(wèidào)当然最爱(ài)。平时朋友(péngyǒu)小聚,或者有外地朋友来,我一般都带他们去吃普洱菜。自己熟悉的味道,也想着推己及人分享一下。 关上的普洱(pǔěr)食府,西山区的水湾寨,还有其它几个似乎都(dōu)叫思茅野菜馆的,去过(qùguò)不少。见过生意最火的,要数滇池路上的思茅甜竹林,有几次(jǐcì)中午过去,都得排队等候就餐。去得较多的还是银生食府。从最初的金星小区店,到后来艺术学院店,以及高新区角落(jiǎoluò)那个店都去过,近两年大多去星耀店。 点得最多的(de)是甜笋(tiánsǔn)煮鸡。普洱土鸡,大多是乌骨乌肉,软糯鲜香。普洱甜笋,也是软糯鲜甜,不像有些名曰甜笋,吃着像嚼柴。普洱的甜笋煮鸡,是两样(liǎngyàng)相得益彰的食材相遇。老家一带普遍的做法(zuòfǎ),是用(yòng)猪油先炒一下鸡肉,加开水文火慢炖,待鸡肉煮熟再放入甜笋,有时候还加两片火腿腊肉,那香味,远远就可以闻到。 道地的普洱食材,最有特色是各(gè)季节琳琅满目的山毛野菜(yěcài),春有百(bǎi)花嫩叶刺脑苞,夏有瓜果菌类百草根,秋有蜂蛹蚂蚱虫,冬有腊肉豆腐肠…… 外地人看着眼花缭乱,往往无从(wúcóng)点菜,只能顺着服务员指点推荐(tuījiàn)。这些服务员,就如普洱的食材,朴实本色,原生态。 除了甜笋炖鸡之外,许多朋友都喜欢普洱(pǔěr)的大红菌炖鸡,那当然是普洱菜品中的“黑珍珠”了,新鲜上市的季节(jìjié)最不可错过。 还有棕苞炖鸡、当归炖鸡,都是普洱食药同源的(de)佳肴。 至于(zhìyú)骨头参炒土鳝鱼、刺五加煮杂菜汤、酸腌菜煮红尾巴(wěibā)鱼,大约就只有我这样的家乡客来点啦。 上世纪九十年代,两度在(zài)孟连县工作,那里的美食,至今(zhìjīn)难忘:酸辣傣味,佤族稀饭,拉祜包烧…… 酸辣傣味,首先是那份喃咪,红红的野番茄煮熟捣烂,放入舂碎的辣椒姜蒜(jiāngsuàn)大芫荽。再来一碗酸扒菜,一碗酸笋煮鸡(jī),一碗清水南瓜尖,一碟手舂牛(niú)干巴,一篾盒热乎乎的糯米饭,这味道,会让人吃到撑。 至于傣味中的撒撇,好吃(hǎochī)不好说,不说也罢。 佤族稀饭,源于古老(gǔlǎo)的老鼠稀饭,后来(hòulái)田鼠稀少了,也由于外地人难于接受老鼠,便改为鸡肉稀饭了。 把鸡褪毛后再用火燎,闻得到(dédào)糊香味。砍好(hǎo)鸡肉(jīròu)装入一口大锅,加冷水放火塘上烧煮。鸡肉差不多熟的时候,再加入山谷米,炭火慢熬,不断用长勺或长筷子搅动,“若要稀饭好,搅它九十九”。 抓一把干辣椒,放到火塘(huǒtáng)灰里炮,再炮一把小香蒜,拿出来一起放进(fàngjìn)石碓里,加上姜、盐,舂捣成泥。 等大锅(dàguō)里的鸡肉烂熟、稀饭(xīfàn)黏稠,倒入舂好的辣椒姜蒜,再搅拌均匀,令人垂涎的佤族稀饭即成。 拉祜包烧,就是从山野里采来树叶、芭蕉叶或者粽叶一类,把(bǎ)加入(jiārù)佐料的鱼或者鸡肉、猪肉、牛肉包起来,放入火塘,用灰埋上,慢慢烧烤。大约个把钟头,掏出来,拍去火灰(huǒhuī),放上餐桌,打开便是热腾腾、水漉漉、香喷喷(xiāngpēnpēn)的美味。
食在普洱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